體育鍛煉時,合理控制運動量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活動量太小,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;運動量過大,又會引起過度疲勞,影響身體健康。所以,每位體育運動愛好者在開始體育鍛煉前就應學會監測運動量的方法。體育鍛煉中常見的監測運動量的方法有以下幾種:
(一)測運動時脈搏
在體育鍛煉時或體育鍛煉後即刻,立即測10秒鐘的心率和脈搏,就一般體育鍛煉者來說,運動後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過25次/10秒。脈搏次數過快,主要是發展機體的無氧代謝能力,這對一些專項運動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,但對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意義不大,而且運動量過大會增加心臟負擔,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。即使是特殊需要,體育鍛煉者運動時的心率也不要超過30次/10秒。
(二)根據年齡控制運動量
年齡與體育鍛煉中的運動量有密切的關系,隨著 年齡的增加,人體的運動能力逐漸下降,體育活動量也應隨著減小,現在,體育活動中經常用"180-年齡"的值作為體育鍛煉者的最高心率數,即30歲的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其心率數不要超過150次/分,而70歲的人參加體育鍛煉時的最高心率不要超過110次/分,這一公式已廣泛應用到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鍛煉之中。
(三)根據第二天"晨脈"調節運動量。
"晨脈"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後(不起床)的脈搏數,一般無特殊情況,每個人的晨脈是相對穩定的。如果體育鍛煉後,第二天晨脈不變,說明身體狀況良好或運動量合適;如果體育鍛煉後,第二天的晨脈較以前增加5次/分以上,說明前一天的活動量偏大,應適當調整運動量;如果長期晨脈增加,則表示近期運動量過大,應該減少運動量,或暫時停止體育鍛煉,待晨脈恢復正常時,再進行體育鍛煉。
(四)主觀感覺
體育鍛煉與運動員的運動訓練不同,其基本原則為:鍛煉時要輕松自如,並有一種滿足感,這也是鍛煉者進行運動量監測的一項主觀指標。如果鍛煉後有一種適宜的疲勞感,而且對運動有濃厚的興趣,則說明運動量適合機體的機能狀況;如果運動時氣喘籲籲、呼吸困難,運動後極度疲勞、甚至厭惡運動,則說明運動量過大,應及時調整運動量。
體育鍛煉對身體機能是綜合刺激,身體機能的反應也是多方面的,鍛煉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對身體機能進行綜合評價,必要時,則應在醫務工作者的監督下進行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